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窦宪身败名裂 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
  要说,窦宪是个很会打仗的人。同汉武帝时期,动辄出动几万人在大漠四处搜索匈奴人来决战不同。窦宪采用了情报第一,作战以奇袭为主的战略。窦宪认为,北匈奴采用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。一旦开战不利,各部落不是一起远远的逃窜,就是分散躲避。汉军因粮食补给原因,不可能长期停留在草原,只能速战速决。一旦四处围歼却找不到匈奴人主力,汉军就必须撤退,劳而无功。等到汉军撤退,匈奴人立即又会聚合起来。采用这种打发,汉军不可能彻底击溃匈奴。所以,攻击匈奴应该以打蛇打头的方法,先消灭单于本人,让他们群龙无首。然后再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,将北匈奴各部落瓦解,彻底消灭这个敌人。

  永元元年(公元89年)六月,窦宪兵分三路,约定在涿邪山(阿尔泰山东脉及约今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西部地区)会师,以期歼灭北单于之军。窦宪所率大军在稽洛山(今蒙古境内的汗呼赫山脉)与北匈奴单于遭遇。为了将北单于驱逐到涿邪山,以便由三路大军合围,一举全歼,窦宪发一万余精锐骑兵与北匈奴单于展开大战。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。北匈奴军饱受饥饿之苦,士气低落,军心焕散,根本经受不起汉军的猛击。北匈奴军一败涂地,北单于在乱军中落荒而逃。

  所谓穷寇莫追,但窦宪判断形势,认为北匈奴单于连穷寇都算不上,立即追赶。一直追击到蒙古境内乌布苏诺尔湖,斩杀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,生擒者甚多,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。而由大部落副王、小部落王率众前来投降的,先后有八十一部、二十余万人。北匈奴人溃不成军,四散奔逃,汉军大获全胜。此战堪称汉和匈奴战争中,最辉煌的胜利之一。

  想当年,战神霍去病进击祁连山,每次所俘不过数万人。窦宪这一役之功,却远超前辈英雄。以后的事实证明,窦宪此战的战果之盛,非但空前,而且绝后。北单于既已远遁,窦宪派人携带金帛沿路寻找、招降北单于。不久,汉军就在西海(蒙古国科布多城东哈腊湖)上找到了北单于的踪影,于是散发传单,诱以重利,实施招降。

  北匈奴人心离散,北单于自觉无路可逃,只好接受投降,愿意前往洛阳拜见汉天子,并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先例,做汉的藩属,保国安民。这么一来,涿邪山就不必去了,窦宪、耿秉率军出塞三千余里,登上北匈奴腹地燕然山(蒙古国杭爱山)。窦宪效仿前人,在巍然屹立的燕然山顶上,不但祭天,还让一代文豪班固写了碑文,刻在石碑上,记载此次征战的丰功伟绩,振大汉之天威。这千秋不朽的赫赫功勋,真是壮哉雄哉。窦宪与部众登上燕然山(杭爱山),在山上立刻石碑,令大史学家班固作铭文记载汉家的功业威德。

窦宪战绩显赫,为什么最后会身败名裂?

  窦宪被任命为大将军,职位在三公之上,仅次于太傅,加封武阳侯,食邑两万户,窦宪坚辞不受。第二年再次册封窦宪为冠军侯,这和当年霍去病的封号是一样的,食邑还是两万户,窦宪再次推辞不受。实际上窦宪并不是一个很节俭的人,他修建的府第极尽奢侈豪华,但他认为战场上主要是将士们效力,自己不能贪将士们的功劳。窦宪这人很实事求是。

  窦宪开始是想招降北匈奴单于的,但遭到南匈奴的反对,北匈奴被南匈奴打败势力衰弱。窦宪凶残的一面显露出来了,他决定彻底消灭北匈奴,汉军兵进金微山,大破北匈奴,单于逃走,《后汉书》记载是“不知所在”,实际上是去折腾欧洲人去了。

  定匈奴后,窦宪的威名越发显赫。他任用耿夔、任尚、邓叠、郭璜等人作为自己的心腹,总揽朝政,地方大多数官吏也是由窦宪举荐任命。这些人搜刮官吏百姓,干着贪污贿赂的勾当。尚书仆射乐恢为官正直,毫无忌讳地检举了许多由窦宪任命的不合格官吏,却遭到窦宪的陷害,被迫服毒而死。从此,朝廷官员再也没有人敢抵触窦宪,全都看他的脸色行事。

  此时,窦氏家族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,窦太后临朝称制,窦宪是大将军执掌军队,弟弟窦笃是卫尉,窦景是执金吾,窦環是侍中,朝廷各部门几乎都有窦氏的亲信,很多地方官也都和窦氏有牵连,两个尚书仆射触犯了窦氏被迫自杀。窦宪认为自己立了大功,更加跋扈恣肆,把持朝政,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。部下更是无恶不作,贪污索贿甚至强抢民女。汉和帝永元四年(公元92年),他的党羽邓叠、邓磊、郭举、郭璜等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共同策划杀害和帝。和帝知道了他们的阴谋,与宦官郑众将他们逮捕并全部处死。接着,汉和帝先是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,在窦宪同3个弟弟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以后,又全都强迫他们自杀。

  窦宪平定匈奴,为东汉立了大功,但由于他恃宠而骄,滥杀无辜,终于导致身败名裂。窦宪从事业高峰到一命呜呼只用了三四年时间,教训深刻啊!国人都喜欢高大全的人,其实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高大全的英雄。窦宪不是个好人,却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,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。历史人物好也罢坏也罢,自有历史去评定!历史是公正的。

  汉和帝死后,邓太后临朝称制。邓太后讲究和谐,她把窦氏一门又召回了洛阳,免除了他们的罪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