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又和大家见面了,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,希望你们喜欢。

  武则天成为女皇后,她的家人随之得势,成为群臣所忌惮的势力。

  然而树倒猢狲散,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中被夺去皇位后,武氏家族霎时间举步维艰。

武则天退位后,武氏家族的人后来怎么样了?

  武氏家族中,前前后后有不少人入朝为官,甚至封王封爵。武三思、武承嗣、武攸宁、武攸暨等十几位武氏诸侯王,都因武则天而荣耀一时。

  但在武则天退位后,这些势力在短短几年内便受到了大清洗。

  却有一个人,得到了复位后的李唐皇室的尊重,最终寿终正寝。此人,便是武氏宗族子弟,武攸绪。

  武攸绪,并州文水(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)人。他是武则天的叔父武士让的孙子。虽然在辈分上,武攸绪和武则天只差了一辈,但他和自己的这位姑姑并不亲近。甚至,武攸绪和家族里其他那些拼了命往朝廷里钻的族人都不亲近。

  永徽五年(654)十月二十日,唐高宗李治下诏,册立武则天为皇后。为此,向来反对废王立武的宰相诸遂良被贬谪。

  四年后,李治为了压制关陇集团,加强皇权,又借武则天之手,借废王立武的余波,将长孙无忌、于志宁等一众掌握实权的重臣贬谪。

  而老树倒下了,就自然需要新树来填补空缺。武则天作为唐高宗亲自挑选的皇后,通过唐高宗的手,获得了一般皇后所不能有的权力。

  尤其是在先庆五年(660)十月以后,唐高宗由于身体不适,将不少政务都委托给武则天处理,因而《旧唐书》总结到:"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,威势与帝无异,当时称为“二圣”。

  武则天为了选拔出忠于皇权的重臣,便将目光投向了武氏家族。

  出于一家人的亲密关系,武则天对宗族子弟有着天然的信任。武则天的地势和青睐,给了武三思等人往上爬的机会。

  而后来慢慢长大的武攸绪,却对此嗤之以鼻。

武则天退位后,武氏家族的人后来怎么样了?

  唐高宗永徽六年(655),也就是武则天封后的第二年,武攸绪出生。尽管家族已经飞黄腾达,但他却养成了恬淡寡欲的秉性。

  《新唐书》记载了一件他年少时干过得不同于其他贵胄子弟的趣事。

  当时武氏家族在长安城里,几乎是要风得风,要雨得雨,就连一般权贵都要对其避让三分,就更别说黎民百姓了。面对身边人对自己武氏宗族子弟身份的畏惧,年少的武攸绪所幸隐姓埋名,给自己换了副模样,跑到人堆里给人卜卦算命。

  他就像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算命先生,只要别人给钱,他就算卦。只要这钱赚到了自己手里,他就收拾收拾摊子,果断走人。别说让炙手可热的武三思自己出来挣钱了,就是让他不带护卫站在人堆里,他肯定都不乐意。

  然而在武攸绪看来,权势和财富都是不值得自己费尽心思追求的东西。相较于华宅美眷、官职爵位,他更喜欢做个无忧无虑的山水看客,林鸟知音。因而尽管自己受到荫蔽,获得了官爵,他还是对其生不起半点兴趣。

  弘道元年(683),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,武攸绪被任命为太子通事舍人。天授元年(690),武则天称帝以后,武攸绪又被姑姑封为安平王,并先后任殿中监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、鸿胪少卿、千牛卫将军等职。

  但到了万岁通天元年(695),刚过不惑之年而对俗世彻底失去兴趣的武攸绪,实在是不想再被桎梏,便辞去所有官职、爵位,搬进了嵩山。这一搬,便是不与外界交往的二十年。

  在此期间,无论武氏翻出多大的风浪,武攸绪都不过问,只一心研究《周易》和道教。读书,弹琴,炼药,垂钓,纵情山水,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。

  也正是如此,当武则天被逼下台,当武三思与韦后勾结,当武氏几乎被赶尽杀绝,武攸绪却还能在嵩山里安然度日。

  唐中宗复位后,也不是没想起来这位隐居的外戚。中宗曾两次邀请武攸绪出山赴京,而武攸绪去是去了,却也只做了短暂停留,很快就又一头扎进嵩山。

  面对这么一个自始至终都不追求权势,还主动避让的外戚,就连之后继位的唐睿宗都称赞到:"(武攸绪)久厌簪绂.早暮林泉,守道不回,见几而作,兴言高尚,有足嘉称"。

  若这位不争不抢的谦和隐士都不能免于一死,那李唐皇室便不孚众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