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宋朝亡国和郭药师有关呢,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。,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。

  北宋的灭亡终究是令人惋惜的,毕竟,这是一个文治昌盛的时代,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跟生活习惯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。如果不是皇帝昏庸,北宋这个朝代简直是要提前好几百年进入到媲美现代社会的时代了。可是,就在这个时候,处于野蛮时代的金国人眼馋于北宋的富庶,也像历史上的那些游牧民族一样来抢东西了。

  更是因为北宋表现过于懦弱,这才让金国人有了更进一步的野心,即:灭亡北宋这个国家。北宋被金国人灭亡的原因有很多种,包括皇帝昏庸无道、大臣贪婪成性、士兵软弱可欺等,但是,它灭亡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大将的临阵倒戈,帮助金国人打败了宋朝。这个大将就是郭药师,渤海铁州人,本是辽臣,后来投降于北宋,宋徽宗对其非常器重。

郭药师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北宋的亡国和他有莫大的关系呢

  可以说,十二世纪初叶的中国北方,正是辽、宋、金三个政权矛盾错综复杂、冲突逐鹿的时代。这样的时代也就造就了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,其中,尤以郭药师为代表。“郭药师者,辽之余孽,宋之厉阶,金之功臣也。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,如是其不侔也”。正如《金史》的这段论述:郭药师以一人之身而仕三朝,对三个朝代的兴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  他当时正在北方留守,以抵抗金国人的进攻。刚开始,郭药师军队的表现还是很给力的,军容十分威严,令金国人产生了畏惧之心。金国人也在为如何击败郭药师的军队而寝食难安。但是,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,郭药师竟然投降了金国人,金国人那是一个开心啊。但是,对于北宋而言,这件事情的发生就是灭顶之灾。

  要知道,当时郭药师的那道防线是阻止金国人南下入侵的最重要的屏障。所以说,如果这个防线崩掉了,那么,北宋要直接面对金国人优势骑兵的冲击。想象一下,在广阔的大平原上,金国的骑兵会是多么的骄横。郭药师作为一个投降的人,为了获得金国人的信任,他把北宋防务的有关秘密全部告诉了金国人,导致了北宋部队每天就像是裸奔似的,这仗还怎么打啊!

郭药师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北宋的亡国和他有莫大的关系呢

  有了郭药师这个带路党,金国人的进攻变得异常顺利。之后的金国人就像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似的,对北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。也因此,金国人每次打仗都能够击中北宋要害,这更是大大的提高了金国人的进攻效率。同时,由于金国占领区域的不断扩大,金国人可以抓到很多壮丁,继而被训练成为了金国的士兵,大大补充了金国人的兵员,此举为进一步扩大对北宋的战争提供了人力资源的支撑。

  当然,以上这些还不算什么。郭药师这个人的脑子才是真正的金子。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给金国人出点子,简直成为了金国人的诸葛亮,顶级智囊。金国人远道而来,最害怕的就是没有补给,所以,以前的战争都是短时间内就撤退了。但进攻时间短的话,肯定灭亡不了北宋。而中原王朝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坚壁清野,让金国人这些侵略者无法得到充足的物资补给,无法长久的在这里进行军事行动。

  但是,郭药师这个人有办法,他把北宋的秘密据点全部告诉给了金国人,那里有着非常丰厚的物资补给。于是,金国人就派重兵攻打并占领了那里,果然得到了充足的粮草,还有更为宝贵的战马。在最关键的时候,郭药师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。当时,金国人正在急于攻打北宋,突然听说宋徽宗把皇帝的位置传给宋钦宗了。他们听说新皇帝有年龄优势,年富力强,也许会成为北宋军民的新希望,北宋也可能再次振作起来。

  而且,开封城里还有几十万精锐的禁军,据说选拔条件也很苛刻,作战力量不可小觑,打起来估计更费劲了。有部分金国人就有了撤退的打算,这时候,郭药师站出来了,他连忙劝谏金国人要坚决攻打开封城。因为,现在换皇帝明显是北宋阵脚大乱的结果,而且,现在时局动荡,新皇帝还没有完全掌控局面,所以,这个时候正是北宋立足未稳的时候。况且,开封城里的禁军都是拿工资的,他们不会真心卖命的。

  听郭药师这么一说,金国人坚定了攻打开封的决心。

郭药师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北宋的亡国和他有莫大的关系呢

  果然,如郭药师所言,北宋君臣和禁军都毫无斗志,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,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凌辱了。

  其实,像郭药师这样的人,历史上还有很多,他们存在的价值,就是帮助别人迅速地瓦解掉自家的阵营,大大加速历史的进程,帮助那些赢家们永远的赢下去,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利益。但是,郭药师这种人虽然享受到了荣华富贵,终究只是一时的。金国人心里也不信任他,后来,因为一些事情,郭药师被弄进了监狱,他的家产也被榨干了。

  对此,《大金国志》作者有一段评论十分恰当:“大金虽以权宜用之,其心岂不疑之哉?始夺其常胜军并器甲鞍马散之,继夺其家财没入之,药师得不死幸矣。”从此,郭药师就不见载于史籍了。真是天道好轮回,汉奸类的人物向来没有什么好下场,也许就是这类人的宿命吧。

  参考资料:

  【《宋史》、《金史》、《大金国志》】